发布时间: 2025/7/29 浏览次数:
7月17日,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、工会主席周建峰率有关部门人员到天原化工开展“同根同源”历史传承专题调研,旨在深化企业历史渊源与红色文化传承交流。天原化工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参加调研。
“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,日军炸毁了上海天原电化厂的电解车间。”在座谈会上,上海氯碱化工原党委宣传部部长顾云平展示了一份泛黄的《战时工厂内迁计划书》,揭示了鲜为人知的细节:“吴蕴初先生连夜召集技术骨干,将关键设备拆解编号,用200多只木箱分装,沿长江逆流而上。途中遭遇日军空袭,工人们跳入江中用身体护住装有图纸的箱子……”
“抵达重庆后,吴蕴初先生在猫儿石荒坡上亲自抡锤打桩。没有爱伦摩尔电槽,技术人员踏遍重庆周边地区,最终寻到长寿花岗岩替代;没有耐酸管道,他们因陋就简采用南川竹子替代;缺少盐酸储罐,就把寺庙铁钟改造成容器,直至1939年重庆天原电化厂的一个车间建成投产。”天原化工有关领导补充道。
据上海氯碱化工调研团队带来的有关资料记载:吴蕴初早年试制味精时,因买不起铂金坩埚,连续72小时守在土窑边烧制陶罐,最终研发出国产味精,结束了日本“味素”在中国的倾销史。周建峰感慨道:“这种一根扁担也要挑出化工王国的精神,正是天原人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
天原化工有关领导从“创业同源,延续民族化工希望”“一脉相承,改革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”“血脉相连,不负时代重托各绽芳华”三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天原86年的改革发展历程。天原化工一级专务何卓回顾了一代又一代“天原人”用艰辛与汗水铸就成今天的天原,重庆天原“三次创业”在探索中前进、在发展中崛起。
此次交流挖掘出历代天原人无数可歌可泣、百折不挠的奋斗故事,这些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天原“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”的优良传统,新天原人应当赓续传承、发扬光大,致力于将重庆天原打造成展现价值、迎头赶上、自励自强的西南地区重要氯碱产业平台之一,做强做优重庆化医集团盐卤化工,构建氯碱产业集群,用高质量改革发展的成果,完成一场跨世纪的奋斗接力。
(天原化工)